依據標準:GB/T 18655-2018、GB/T 33014.2-2016
一、引言
北京儀綜所電磁兼容實驗室依據國家標準 GB/T 18655-2018 和 GB/T 33014.2-2016,開展汽車電氣設備的電磁兼容(EMC)測試,涵蓋傳導發射、輻射發射及抗擾性試驗,旨在確保車載電子設備與接收機的兼容性,并驗證其在電磁環境下的可靠性。
二、測試標準概述
- GB/T 18655-2018
- 范圍:適用于車輛、船舶及內燃機的電子/電氣零部件,頻率范圍 150 kHz~2500 MHz,覆蓋傳導發射和輻射發射測試,保護車載接收機免受電磁騷擾影響。
- 核心內容:
- 傳導發射(電壓法、電流探頭法);
- 輻射發射(ALSE法、帶狀線法);
- 整車與零部件限值分級(Class 1~5,常用Class 3~5)。
- GB/T 33014.2-2016
- 范圍:針對道路車輛電氣/電子部件的窄帶輻射電磁能抗擾性試驗,采用 電波暗室法,頻率范圍 80 MHz~6 GHz。
- 核心內容:
- 模擬外部電磁場對設備的干擾;
- 嚴酷等級劃分(附錄C推薦等級);
- 試驗布置需符合電波暗室背景噪聲與均勻區要求。
三、測試項目與方法
(一)傳導發射測試(依據GB/T 18655-2018)
- 測試目的
- 評估電源端口與信號線纜的連續騷擾水平,防止干擾通過線束耦合至車載接收機。
- 測試方法
- 電壓法:測量電源端口的傳導發射,人工網絡(AN)隔離電網干擾,接地平面尺寸≥1000 mm×400 mm。
- 電流探頭法:檢測信號端口的傳導騷擾,接地平面尺寸≥2500 mm×400 mm。
- 設備配置
- 人工網絡(AN)、電流探頭、接收機、參考接地平面。
(二)輻射發射測試(ALSE法,依據GB/T 18655-2018)
- 測試目的
- 評估設備對外輻射的電磁騷擾,確保不影響車載天線接收性能。
- 測試方法
- 使用電波暗室(ALSE),線束長度1.7~2 m,配備人工網絡隔離電源干擾。
- 天線配置:
- 150 kHz~30 MHz:單極垂直天線;
- 30~200 MHz:雙錐天線;
- 200 MHz~1 GHz:對數周期天線;
- 1~2.5 GHz:喇叭天線或對數周期天線。
- 需測試水平與垂直極化方向。
- 限值標準
- 按Class 3~5等級判定,頻段限值需與車輛制造商協商確定。
(三)窄帶輻射電磁能抗擾性試驗(電波暗室法,依據GB/T 33014.2-2016)
- 測試目的
- 測試方法
- 在電波暗室內,通過天線發射 80 MHz~18 GHz 的連續窄帶信號,模擬外部電磁環境。
- 關鍵參數:
- 嚴酷等級:根據附錄C選擇(如場強等級L1~L3);
- 調制方式:AM 80%或CW;
- 駐留時間:每頻點≥2秒。
- 判定標準
(四)其他抗擾性試驗(補充項目)
- 大電流注入(BCI)
- 通過電流探頭向線束注入干擾信號,評估設備抗傳導干擾能力。
- 瞬態抗擾性試驗(TCS-P)
- 模擬電源線瞬態脈沖(如拋負載、感性負載斷開),檢測設備抗瞬態干擾性能。
- 靜電放電抗擾性試驗
- 依據ISO 10605或GB/T 19951,測試設備對靜電放電(ESD)的耐受能力。
四、測試設備與配置
- 核心設備
- 電波暗室(符合CISPR 25要求)、人工網絡、接收機(覆蓋150 kHz~2.5 GHz)、信號發生器(80 MHz~18 GHz)、電流探頭、靜電放電模擬器。
- 輔助設施
- 屏蔽室、負載模擬器、線束布置平臺、溫控系統(滿足GB/T 33014.1試驗條件)。
五、測試流程
- 預處理:設備通電預熱,線束按原車布局布置。
- 基線測試:無干擾狀態下記錄設備性能參數。
- 干擾施加:按標準要求逐步增加場強或電流。
- 功能監測:實時監測設備功能狀態,記錄失效閾值。
- 數據分析:對比限值,生成測試報告。
六、測試報告內容
- 設備信息、測試標準、試驗配置、測試數據、限值對比、結論與改進建議。
備注:本大綱依據現行國家標準制定,具體測試方案需結合車型需求及制造商協議調整。
實驗室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甲397號(儀綜所實驗室)。張工,139-1126-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