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or過劫:95后是消費主力軍 超一成靠消費貸扛過“情人劫”
調查中,83.42%受訪情侶(夫妻)都需要為情人節花錢,其中花費500到1000元的最多,占比超兩成。從年齡段來看,新生代95后已成為情人節消費的主力軍,僅4.48%沒為過節花錢,其超千元的花銷也位居前列;以50后為代表的老年群體,在情人節花費上,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在所有年齡段中,不花錢的50后最多,但花費超過3000元乃至萬元的也遙遙領先;相反,70后是對過節最不感冒的群體。
調查指出,95后當中不少還未走上社會,有38.1%的學生情侶,其節日花費主要來自父母,還有10.77%的95后依靠花唄、借唄、信用卡等消費貸款“借錢”過“情人劫”。總體而言,越年輕越容易受到浪漫氛圍的感召,為過節花的錢也越多。
然而,已婚夫妻在情人節不花一分錢的比例遠遠超出未婚戀人,達到23.63%,幾乎是后者的4倍。
針對上述現象,分析人士認為,情人節是西方舶來品,近年來愈發受到追捧,年輕戀人和新婚夫婦追求時尚,圖個浪漫氛圍,自然要參與。同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民體質增強,不少老年人依舊身強體壯,若物質生活相對富足,就會更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因此,對情人節的接受度和參與度就高了起來。而那些不老不少、結婚數年的夫婦,有的為瑣事所累,有的因激情不再,反而會有意無意地忽略節日儀式感。
禮物VS紅包:超三成禮物花銷超千元 越年長越青睞直接發紅包
調查顯示,情人節所有花銷中,買禮物是最大的一筆情人節開支,占比過半,為此花去500-1000元的最多,有28.57%。但花千元以上買禮物的,總計超過三成。
對比已婚夫妻和未婚情侶,融360《維度》欄目發現,已婚人士選擇200元以下情人節禮物的比例高于后者,但同時選擇超過5000元以上禮品的比例也遠高于他們。
比起約會吃喝玩樂,95后花錢最多的項目還是買禮物,在全年齡段中比重最大(67.69%)。此外,以95后為代表的學生黨,在開房住宿上花銷最多的比例達到9.52%,遠超上班族。
而已婚族比未婚族更青睞直接發紅包,調查顯示,直接發紅包的,前者是后者的兩倍還多。若按年齡段區分,也能發現,年紀越長,在發紅包上花錢最多的比重越大,以50后為例,其數據占比超過四成;而在95后中,這個數據僅1.54%。
愛≠消費:八成男性為情人節“買單” 別讓節日淪為朋友圈競演
禮物or紅包,究竟哪個是對方的最愛呢?
根據融360《維度》欄目的調查,在女性眼里,直接發紅包最得歡心,占比接近三成,其次是包包、首飾等大牌禮物頗受喜愛。而一半的男性則慷慨地表示:不用送禮,愛我就好,但這么想的女性僅占14.19%。
當面對以下提問:您是否認可“禮物越貴重越有心意,給你花錢越多代表越愛你”時,在女性受訪者當中,認可與否幾乎平分秋色;但對此表示不認可的男性超過了八成。
在分析人士看來,這與當今社會中男性仍然更多地承擔經濟責任有關,在目前的社會形態下,男性和女性短期內無法實現真正的經濟平等和觀念平等。
這在融360《維度》欄目調查中得到印證,在情人節分文未花的女性幾乎是男性三倍,高達33.76%。而當問及情人節花銷由誰買單時,超過八成都是男方,有不到一成表示各自都會花點,全部由女方買單的僅占1.49%。執行嚴格AA制的也只有0.47%,而他們全部來自于一線城市。即便將為另一半的花銷平均到每個月,男性也比女性花出更多錢,其中,為另一半花費過千的男性超過半數,但女性只有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