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15歲的女中學生劉某在家中,與母親發生口角后,將其殺害,用毛巾擦拭干凈血跡后,將母親遺體裝入編織袋,運到冷庫冷藏,自己謊稱母親跟陌生人走了。#黑龍江15歲女生弒母藏尸3個月#
據知情人介紹,去年12月3日,劉某某與母親發生口角后將母殺死,后用毛巾將血擦凈,將遺體裝入編織袋,運到冷庫存放,自己則對外人稱媽媽跟陌生人出走了。
前不久,劉某某的父親發現了遺體并報警。
目前,警方已破獲此案,劉某某交代了殺害母親的全過程。
因為一時的憤怒而產生殺人的沖動,很多人都會有。區別就在于有的人會考慮清楚利弊和后果,明白自己是因為沖動而產生的想法,會想辦法讓自己冷靜,但有的人就不管不顧不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學校附近的近10名商戶,大多數人均表示聽說過此事,涉案女生所在的興樂村,離學校也只有2公里左右。前幾天,縣里和鎮上的警察紛紛趕來,有好幾輛警車進村辦案。聽說這個女中學生年前就將母親殺害了,藏了幾個月,最近母親的遺體才被發現,“現在這事鎮上都傳開了。”一名商戶說。

看到這個新聞,想起了北大吳謝宇和湖南沅江六年級的那個小學生,另外的兩起弒母案。
弒母是非常惡劣的刑事犯罪,15歲的年齡,犯故意殺人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肯定判不了死刑。本案后續還需司法機關進一步處理。
只是,每次發生這類人間悲劇,帶給我們的不應該只是震驚。弒母案背后,有教育的問題,也有心理健康的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
未成年人犯罪,重在預防,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治標不治本,還應當從預防上來根治。今年6月1日,修訂后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要生效了。但即便修訂之前,有多少人知道這部法律?
它絕對是一部被忽視的法律,它的功能、價值和意義遠沒有發揮。

不得不說,比起悲劇發生后的嚴刑峻罰,我們更希望傷害從未發生過。
孩子還是以前的孩子,但世界早已不是以前的世界了。問題出在哪也不好說,具體事件具體分析,只是希望能找出這類犯罪的共同點,為其它家庭提供線索,盡量避坑吧。
事件背后的的反醒,家庭教育該如何反思?
近年來弒母案發生很多時候也值得我們深思到底是哪些環節?導致現在孩子叛逆,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說:
青少年自身原因:目前青少年自身存在各種各樣問題。關鍵是未成年人法律意識淡薄,沒有遠大理想。
家庭教育問題:犯罪的青少年家庭主要有表現以下幾種:一是殘缺型;二是溺愛型;三是粗暴型;四是放縱型,最后導致子女犯罪的惡果。
社會問題:一是金錢萬能的誘惑;二是社會不良媒體的影響;三是不良群體的影響。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扼制青少年的違法犯罪,需要全社會參與,形成整體合力。讓社會、學校、家庭攜起手來,共同讓青少年遠離犯罪。
對孩子的教育就是好好引導,不打不罵,學習好了表揚,學習不好也不要給孩子壓力,游戲電視適當看,約束些,但不能完全禁止。父母對子女期待值小一點,自己也輕松,小孩也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