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剛剛5歲的小奕卜,被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被診斷為急性淋巴細胞B白血病。之后近四年的治療里,她先后在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yī)院(血研所)、河北燕達陸道培醫(yī)院進行治療,成功逃過了一次又一次死神的追捕,僅病危通知書就接到過4次,最近一次是今年3月28日,在她剛剛轉院到燕達陸道培醫(yī)院不久。
輸液管五六天就要換一次,小奕卜的血管細不好尋找,護士過來耐心施針。媽媽在“罩子”外只能看著。
小奕卜的媽媽隋巖自今仍清楚記得,在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一療程還沒結束,小奕卜就得了重度肺炎,被下了第一次病危通知書。簽字時,她的手一直抖得無法下筆。近四年來,因為化療期間伴隨反復感染,小奕卜雖然死里逃生,但也花掉了將近200萬元的費用。
小奕卜生病前全家唯一的合影照 。(家屬提供)
王奕卜的爸爸王成綱是吉林白山市的一名警察,媽媽隋巖是有線電視收費員,孩子的姥姥、姥爺早已經(jīng)退休,有著不薄的退休金。但是,即便對于這樣一個小康之家,200萬也是一筆難以承受的巨款。
退休的姥姥姥爺僅有的30多萬積蓄、爸爸媽媽僅有的20多萬積蓄、爸爸媽媽所在單位10幾萬的捐款、從親戚朋友借來的35萬、三次發(fā)起公益籌款籌來的77萬,這些錢在將近四年的治療中都已經(jīng)損耗殆盡。接下來的治療,還有巨大的費用缺口。這幾年,小奕卜的父親一提起網(wǎng)友和親人們的幫助就十分激動,老想找機會好好謝謝未見面的好心人,可是一提起孩子的病情,更加難過。
小奕卜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為救小奕卜,每個人都不計代價地犧牲。媽媽隋巖四年里沒有買過新衣服,一家人春節(jié)都是在醫(yī)院和出租屋里度過。
姥姥、姥爺一直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不僅把退休的全部積蓄都拿出來給孩子看病,而且商量好準備把老房子賣掉,以后住進養(yǎng)老院,賣掉房子的錢給孩子做移植手術。姥姥把網(wǎng)絡上3次募集捐款超過100元的好心人都記在本子上,告誡全家人以后要感恩回報。
小奕卜的免疫力很差,平均3天就要輸一次血小板、7天輸一次血。由于血項低,每天還需要口服威凡伏立康唑抗感染藥。
為了省錢,媽媽隋巖從病友手里購買威凡伏立康唑,已經(jīng)吃了幾十盒,一盒要2000元左右。
為了防止口腔感染,小奕卜的漱口水也是特制的。
同時,還要用雙抗降低癌細胞,一只雙抗將近2萬元。未來的骨髓移植,又要60萬元以上,如果有排異,最終費用更加無法估計。
那個由父母親戚和水滴公益愛心網(wǎng)友織起的“愛心”罩子,支撐著小奕卜活到了現(xiàn)在。如今,父母親戚都已無能為力,現(xiàn)在全靠水滴公益愛心網(wǎng)友幫忙繼續(xù)撐著這個愛心“罩子”,幫助小奕卜活下來。
這些年來,小奕卜全家人一關一關闖過來,走到今天這一步實屬不容易。小奕卜五歲染病,輾轉3家醫(yī)院治療,4年來一直無法上學。
可小奕卜在畫畫方面展現(xiàn)出很好的天賦,爸爸買的十幾個圖畫本都被她畫滿了。電視上的動畫片,她看過一遍就能隨手畫出來,惟妙惟肖,病床就是小奕卜的畫板。
小奕卜從小聰明伶俐,最愛聽爸爸講三國、水滸故事,這些復雜的故事她都能聽懂并且記下來。媽媽隋巖有空會教孩子一些簡單的生字,小奕卜每次也都能過目不忘。
小奕卜說長大想當漫畫家,但第一愿望是當警察,和爸爸一樣。小奕卜也會癡迷手機游戲,但是媽媽怕她用眼過度,會限制玩手機時間。
由于長期化療,奕卜的小手變得很蒼白。
醫(yī)生叮囑孩子不能吃外面的飯,從沒做過飯的王成綱就上網(wǎng)在病友微信群里求教做飯,4年來奕卜沒吃過外面一頓飯菜,王成綱換著花樣做。
怕感染孩子,王成綱和隋巖每天洗手無數(shù)次,冬天時滿手裂口,刺心地疼。王成綱心疼孩子,生怕在潔凈層流床罩里的小奕卜再感染病菌。每次送飯都是站在門口,不敢近前一步。也只能在這個時候遠遠地看看女兒。
由于做雙抗治療需要24小時不能間斷,隋巖每晚都要起來好幾次查看心電監(jiān)護儀。
小奕卜和媽媽說悄悄話時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小奕卜很懂事,母親節(jié)的時候她用手機打游戲賺了兩元錢,給媽媽發(fā)了一元紅包,做為母親節(jié)禮物。奕卜常常和媽媽說:“我陪你慢慢變老,你陪我慢慢長大。”隋巖說,這是她們母女倆的美好約定。
因為常年生病和治療,小奕卜的心思很重,媽媽希望她病愈后能夠抹去這段痛苦的經(jīng)歷,讓小奕卜重拾生病前的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