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女人老了是一種非常不友好的做法,是很犯忌的。但是在婦產科,醫生們就每天都在說這種犯忌的話。
如果你的年齡達到或超過 35 歲,醫生就會在病歷上寫下:高年初產,或者是高年經產,或者是寫:高齡產婦,然后再給你戴一頂帽子,貼上一個有顏色的標簽: 「高危妊娠」。
意思是說你又老,又危險。
對于女人來講,這可是一個很大的冒犯。其實不少女性看到這種診斷心里是很不舒服的,連中年都算不上你還說我老?
今天主任醫師段濤就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為什么超過 35 歲懷孕生孩子,就會被醫生定義為高齡了呢?
超過 35 歲懷孕
風險并不一定會上升
其實中文還算是比較含蓄和客氣的,我們用的是高齡,而英文是簡單而粗暴的說你是「old」,老了。
說女人 35 歲就老了,這難道不是很殘酷的嗎?不是找抽嗎?
從官方的定義來講,35 歲才剛剛結束青年,還算不上中年,只是從青年往中年的過渡期,因為官方定義的中年是 40~55 歲,有的定義為 45~59 歲。
婦產科說你 「老」,指的不是你的生理年齡,而是你的生殖年齡,是說過了這個年齡生孩子的風險會增加。
「35 歲」并不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并不是過了這個年齡你的風險就會明顯上升 。除非是你以前有過什么不良病史或妊娠史,或者是本次妊娠出了什么問題。
35 歲這個數字
來源是什么?
為什么把 35 歲定義為 「高齡產婦」?而不是 30 歲,38 歲或者是 40 歲?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這其實和唐氏綜合征的診斷有關系。
在三四十年以前,35 歲女性懷孕,孩子是唐氏綜合征的概率是 1/200,而在那個年代,做羊膜腔穿刺進行診斷所導致的流產率為也是 1/200。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胎兒是唐氏綜合征的風險會明顯上升,而羊膜腔穿刺手術本身所導致的流產率并不增加,所以超過這個年齡直接做羊膜腔穿刺是合算的。
所以就把 35 歲定義為 「高齡產婦」 ,是提醒你要做羊膜腔穿刺的。
而現在的統計數據是:35 歲女性懷孕,孩子是唐氏綜合征的概率是 1/350,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羊膜腔穿刺的流產率是小于 1/1000,所以繼續把 35 歲作為 「高齡」就不合適了。
為什么還繼續把 35 歲
定義為高齡?
在 35 歲以后懷孕,除了染色體異常的風險會增加以外,母親發生各種妊娠合并癥與并發癥的概率也會上升,例如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壓,流產、早產、死胎的風險也會增加,剖宮產的概率也會增加。
但是這個增加是漸進性的,并不是在 35 歲以后就明顯出現了拐點。
繼續保留這個診斷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唐氏綜合征的篩查與診斷,還是為了預測和預防母親合并癥與并發癥的發生。
雖然保留了 35 歲 「高齡」的定義,但是處理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是唐氏綜合征的篩查與診斷,現在已經不再強調在 35 歲做羊膜腔穿刺了,而是可以首先選擇母親外周血唐氏篩查,或者是做更加準確的無創胎兒 DNA 檢測(NIPT),超過 40 歲以后,才會建議直接做羊膜腔穿刺。
其次是對母親的處理,如果孕期一切正常,就說明你是健康的,和年輕孕婦一樣,沒啥區別,根本不需要做特殊的處理。
如果你不抽煙,不酗酒,飲食健康,保持鍛煉,體重在正常范圍之內,發生合并癥與并發癥的風險是明顯下降的。
在 35 歲,年齡不是問題,年齡本身不是重要的高危因素,而是年齡和其他的問題,才會是問題。
通常是 40 歲以后,年齡才會成為明顯的高危因素。
在有些國家和組織,已經把 「高齡」的標準提高到 40 歲,還有人建議,原來的 「 高齡孕婦 AMA 」還可以繼續保留,可以增加一個新的診斷,叫做 「 VAMA( Very Advanced Maternal Age),超高齡孕婦 」。
一聽就知道這是男人提出來建議,非常不靠譜,非常不考慮女人的感受,我就不透露是誰說的了,不然他會被唾沫星子淹死或者是被板磚砸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