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這一輩子是被童年和之后的經歷共同塑造的,假如童年不幸福,不完整,就很難有一個完整的人格。心理學家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幸運的人可以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在用一生治愈童年。
2009年11月23日,北京曾經發生過一樁著名的殺人案件,一家六口被殘忍的殺死,最小的遇害者不滿2歲。但經過調查,誰也沒想到做出這一切泯滅人性行為的兇手卻是這個家的男主人。讓人很費解的是,被抓捕之后,他并沒有抵抗,甚至還面帶笑容。顯然,殺人讓他感到很輕松。這也引起全社會的探究和恐懼,為什么他能帶著輕松的神情殺死自己的家人?

一、被嫌棄的李磊的一生
案件的兇手名叫李磊,他出生在1980年12月3日。作為農村一個家庭中的獨苗,長孫李磊自然是家庭中重要的一份子。可惜他出生之后,父母的關系每況愈下,時常爆發爭吵,在李磊兩歲那年,父母離開家,他被丟給了爺爺奶奶撫養。七歲之前,李磊作為留守兒童的童年,還說得上是幸福。
一切都改變在他七歲那年發生,久未謀面的父母突然回到家將他接走,離開了熟悉的爺爺奶奶,李磊起初并不適應,更糟的是,父母此時已經有了一個新的妹妹。原本因為從小過于嬌慣,養成了很多壞毛病的李磊,在妹妹的乖巧襯托下,自然引得父母動輒打罵。父母兩人都是脾氣暴躁的人,下手沒有輕重,李磊時常被打的渾身是傷。
妹妹表面的乖巧只是裝出來的,暗地里,妹妹時常也跟爸爸媽媽告狀,有的時候,李磊明明沒有做錯事,但因為妹妹也會被打。李磊覺得自己在那個時候的家里就像一個外人,父母和妹妹才是一家人。
這種煎熬一直持續了整整十年,17歲,李磊高中畢業,擁有了離開家的條件。他簡單收拾行囊之后,帶著身份證,逃離了這個如同煉獄一樣的家。去到外地的時候,李磊很幸運,沒有被人販子拐走,反而因為他做事靈活,頭腦也聰明,很快賺到了錢。他有了一份工作,認識了一大堆朋友,也是在這個時候結識了自己的妻子。

二、短暫的和平生活
李磊的妻子王美玲是一個性格跟他完全相反的女人,李磊因為長期受到毆打,沉默寡言,因為親人的傷害導致心靈封閉,而王美玲則從小生活在一個開明的家庭,為人很自信開朗。在人群中,王美玲永遠都是最中心的那個,李磊為此深深受她吸引。很快,他們就在一起,隨后火速結婚,有了一個孩子。
很快,李磊帶著王美玲回家了。雖然闊別多年,家里的人對李磊那是相當陌生,也為他當初的不告而別很生氣,但畢竟李磊事業有成,有妻有子,能幫襯家里。重逢過后,兩家人搬到了一起,組成一個大家庭,勤勞能干的李磊和王美玲開了幾家店面,又再生了一個兒子,一家七口人,十分幸福美滿。
然而,這個表面上和諧的家庭暗地里蘊含著深深的危機。此時,距離李磊悲慘的童年已經過去了20年,但這些記憶僅僅只是被隱藏了起來,它們并沒有消失。敏感的李磊仍然覺得自己在新的家庭中不被重視。妻子性格外向,和家里人打成一片,熟悉之后,每當家里產生矛盾,妻子都和家里人站在一邊一起攻擊他。明明他也很辛苦,明明他才是一家之主,但是,他在這個家幾乎沒有任何存在感。
三、回到原點的灰暗靈魂
導火索是因為拆遷而分到家里的600萬塊錢。李磊明明是一家之主,但錢到手了,父母說要來買新房子,妻子王美玲說用來做投資,孩子再說能不能給自己買新衣服新玩具,妹妹也說能不能給自己買新首飾。每個人都在計劃這一筆本來屬于李磊的錢要怎么給自己花,沒有人沒有一個人過問他的意見。

李磊覺得,在這個家里自己生活得要窒息了。某一天,他從午夜和狐朋狗友喝酒喝到凌晨三點,回到家里之后,發現家里人都在安心睡覺,沒有一個人關心他去哪。也許是酒意助長了不理智的行為,也許是長久壓抑的矛盾在這一刻全部爆發,李磊拿起了一把菜刀,他砍死了妻子,砍死了從小到大一直擠兌自己的妹妹,砍死了對自己使用暴力的父母。最后他站在兩個孩子的床前想了很久,覺得反正自己也要被抓,他們沒有人照顧,就一起帶走吧。最終,一家六口人慘死在李磊的刀下。
這一起慘案震驚了所有北京市民,之后,警方出大警力在全國各地搜捕,找到李磊的時候,他正在一家酒館里喝酒,臉上能看到的只有輕松和愜意。困擾了他將近20年的家庭,終于被他親手毀滅。這個結果也許在他17歲離家那年開始就已經注定。
法庭上面對指控李磊沉默著全部承認,在2011年9月16日,李磊被依法判處死刑。
四、治愈與毀滅分出岔路兩條
家庭,似乎在李磊心中一直是一個冰冷的詞匯。家人對他只有忽視,因為他格外沉默的性格,即使后來和妻子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他仍然習慣于封鎖自己。也許同床共枕十幾年的妻子也不一定了解他在想什么,而能夠下手砍死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也足以證明,他和兒子的關系也并不好。

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實在太過深遠,也不知九泉之下的爺爺奶奶看到李磊如今的模樣,內心會作何感想?塑造一個完整的人格所需要的教育實在太多,從小就不被愛的人,一定不會再長大之后去愛別人。在選擇結婚對象的時候,王美玲過分張揚的性格正好如一團火焰,闖入李磊沉默無聲的世界,然而從這個時候開始,這團火已經注定會將不懂得抗拒的李磊燃燒殆盡。
擊敗李磊的,不是那600萬塊錢的歸屬,而是從舊的家庭走到新的家庭仍然改變不了的、似乎將永遠持續下去的——他人的忽視和孤獨。出事之后,所有的朋友都不知道他逃往哪里,他沒有選擇去任何一個他熟悉的地方,只是漫無目的地滿世界逃亡。
警方審訊他的時候,他說,我覺得真不公平,家里所有的錢都是我賺的,但好像他們并沒有把我當成一個人。
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尊重與平等,都是太過重要的東西。假如在小的時候,父母并沒有那么嚴厲的打罵他,而妹妹也沒有動輒捉到他的小錯,就去向父母告狀;假如后來,李磊和妻子王美玲產生家庭矛盾的時候,但凡選擇一次和解;假如兩個孩子不是只把沉默寡言的李磊當成提款機,而是多和父親交流一下感情,也許都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然而李磊實在太過于沉默,連殺人都沒有為自己辯解。走到今天,他已經沒有辦法回頭。人格的缺失,早已沒有辦法通過童年之后的日子來彌補,父母的擊打,在他的童年種下了暴虐的因子。父母隨意的離開告訴了他家庭的脆弱和冷漠,他對待自己的孩子就像父母對待小時候的他一樣。性格只是命運的另外一個代名詞。這次慘案,是被所有東西一點一滴塑造起來的。
他自己也許在后來的時間里想過要抵抗,但是浮于表面,僅僅只是徒勞。潛意識里,李磊不相信父母,不相信親人,不相信妻子,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結語
人擁有被塑造和塑造自己的能力。縱然擁有悲慘的童年,也不能作為犯罪的借口。只是在挽救自己的復雜努力和選擇毀滅的痛快之中,李磊選擇了一條通往死亡的捷徑。一家六口滅門的慘案,無論對于受害者還是對于兇手來說,都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
悲劇已然發生,但是也讓我們看到從小家庭的教育對于孩子的影響有多么的大,可以說一個生命的誕生往往伴隨著父母身上更大的責任的出現。

但現實是有些情況是無法選擇的,就像東野圭吾著作《時生》里的一句話“悲觀也沒用。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么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所以調整心態,努力生活才是我們應該去選擇,并為之付出一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