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永遠比電影更恐怖,有這么一個加拿大移民家庭,經歷了跟《孤兒怨》一模一樣的劇情。45歲的克里斯提娜和43歲的邁克爾,在2010年5月收養了一個小女孩,來自烏克蘭 年僅6歲,名叫娜塔莉亞。一家人本來幸福地生活在美國,然而三年后的2013年,這對養父母突然移居到了加拿大,并且把娜塔莉亞獨自留在印第安納州,除了房子的租金,一分錢都沒有留下。

當地時間9月24日,《每日郵報》獨家披露了一件駭人聽聞的新聞,45歲的克莉絲汀·巴內特和43歲的前夫邁克爾·巴內特被指控遺棄養女,他們被指控將9歲養女獨自留在在印第安納州的拉斐特后,逃往加拿大,然而真相令人震驚。
這對美國夫婦在接受《每日郵報》獨家采訪時,含淚否認了這一指控,并聲稱她和前夫才是受害者,他們遭到詐騙,收養的女孩看似天真無辜,實則是一名試圖殺死他們的成年大騙子。
這一新聞是不是感覺很耳熟,這對美國夫婦的遭遇與電影《孤兒怨》中的夫婦驚人的相似,堪稱現實版《孤兒怨》。據報道,該領養事件發生在2010年,克莉絲汀·巴內特與丈夫邁克爾·巴內特育有三個孩子,克莉絲汀一直希望有一個更大的家庭,但由于妊娠并發癥?非常嚴重,所以無法生育更多的孩子,于是夫婦二人決定領養一個孩子。

巴內特夫婦在佛羅里達州緊急收養了一名女孩,他們在24小時內簽署了領養文件,并與養女見面,領養資料顯示,養女名叫娜塔莉亞·格雷斯,來自烏克蘭,出生日期是2003年9月4日,盡管養女患有脊椎骺端發育不良,骨骼生長障礙,導致身材矮小、行走困難,但“求女心切”的巴內特夫婦還是收養了她。
開心的將養女帶回家,巴內特夫婦就像親生孩子一樣對待她,精心養育養女,幫她洗澡打扮,帶她去迪士尼游玩,與三個哥哥一起吃冰淇淋,玩游戲。然而,平靜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們發現了養女的瘋狂舉動。
克莉絲汀在垃圾桶發現帶血的衣服,還看到養女把漂白劑倒入她的咖啡,聲稱要毒死她,養女還威脅要趁他們睡著殺死他們,并在鏡子上和墻上涂滿死亡威脅的文字。震驚和恐懼的巴內特夫婦尋求醫生的幫助,2012年,印第安納波利斯馬里昂縣高級法院根據醫學證據,判定養女娜塔莉亞實則出生于1989年,領養時實際年齡是21歲,因患侏儒癥所以外形似兒童。

崩潰的克莉絲汀事后回憶,在養女做出瘋狂舉動之前,早已露出端倪,首先她長著一口成年人的牙齒,不喜歡洋娃娃和玩具,也不會說所謂的母語--烏克蘭語。這對夫婦在幫她洗澡時,還發現她的身體并不像孩子,已經有了成年女性的特征。顯然是一個偽裝成孩子的女騙子。
由于養女多次襲擊他人,且舉動越來越瘋狂,多次精神治療無效后,2013年,這對絕望的夫婦搬往加拿大,將納塔莉亞留在印第安納州的一套公寓里。9月18日,巴內特夫婦向當局自首,目前,巴內特夫婦已被保釋,聽證會將于9月24日舉行。
電影《孤兒怨》劇情解析:
小心,以下劇情含劇透
凱特是一個剛剛經歷了未出世的孩子胎死腹中的年輕母親,因為失去孩子的痛苦使凱特的神志多次徘徊在崩潰的邊緣,不斷地受到噩夢的糾纏和困擾。

經過多次心理醫生的調解,凱特決定要扭轉這種生活現狀,努力想要回到曾經看似很美好的一家四口正常生活。
在丈夫約翰的支持下,凱特最終確定了要去孤兒院里領養一個小孩,把自己對那個未出世孩子的虧欠和愛都補償在這個小孩身上。
孤兒院里,在阿比蓋修女的帶領下,凱特在一樓看到了一群聚在一起活蹦亂跳的小孩,丈夫約翰卻獨自一人上樓,徘徊中在一間教室里看到了一個安靜坐著畫畫的小女孩。

這個有著畫畫天賦和乖巧背影的小女孩就是埃絲特,也是凱特一家最后確定領養的那個小孩。

凱特和約翰接埃絲特回到自己的新家,不僅給埃絲特安排了新的房子,也把很多的注意力都給了埃絲特。

自然,對于正值叛逆期渴望父母關注的小少年丹尼爾和從小生活在無聲世界的5歲小女孩馬克斯來說,這個突如其來的姐姐還是會令人有點不知所措。
尤其是這個姐姐總是一手懷抱《圣經》,脖子系著絲帶,穿著古板衣服。

丹尼爾從埃絲特進入這個家最開始就對這個姐姐抱有敵意,說嫉妒也好,說討厭也好,他會在學校走廊上故意撞掉埃絲特的《圣經》,會在同學問埃絲特是否是新姐姐的時候矢口否認“我不認識她,她才不是我姐姐”,會刻意避開跟埃絲特有關的一切事情。
但是馬克斯卻慢慢接受了埃絲特這個姐姐,這個姐姐會在一見面就用手語打招呼,會陪馬克斯玩耍,會在全家人都不懂馬克斯意思的時候清楚明白的知道馬克斯的需要,讓馬克斯慢慢的把埃絲特歸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

凱特也很喜歡這個跟著她學鋼琴,可以聊天的小女孩,埃絲特到來后,每個人(當然除了丹尼爾)臉上的笑容都增加了。
但是埃絲特的一些隱藏在無辜外表下的小心機卻讓人無法理解。
她會在凱特下車送丹尼爾車上只剩馬克斯的時候,偷偷將車的手剎放掉,讓車進行瘋狂的倒車運動,讓凱特因此心驚肉跳。
她會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后,在偶遇的娛樂設施旁將欺負她的同學推下滑梯。
她會在丹尼爾不是本意的射傷鴿子不知所措的時候,牽著馬克斯到跟前,拿起石頭砸向受傷的鴿子,美其名曰“解脫”。


直至孤兒院的阿比蓋修女上門回訪。
修女因為在整理埃絲特收養記錄的時候發現了一些疑問,就在埃絲特上個收養家庭因大火而全部身亡的時候,埃絲特不見蹤影。

縱火也被警方列為蓄意,而埃絲特更是重要嫌疑人之一,只不過因為年齡小最終被撤銷。
而這一切都被下樓的埃絲特聽的一清二楚。

在凱特和約翰答應注意埃絲特一舉一動后,阿比蓋修女驅車離開,這時的埃絲特已經拉著馬克斯的手來到了修女離開的必經之路旁。
當修女的車快接近的時候,埃絲特將馬克斯一把推到了路上,阿比蓋修女因為緊急制動車撞倒了一遍,下車查看馬克斯狀況時,被背后藏著的埃絲特用從家里偷來的手板打死,還讓馬克斯跟她一起將修女的尸體藏了起來。

至于兇器則被埃絲特藏到了丹尼爾的秘密樹屋里,還威脅馬克斯不要將事情說出去。

而察覺到異常的凱特在帶埃絲特看心理醫生后,雖然醫生堅持沒有任何問題,但受到懷疑的埃絲特還是煩躁不安。
這之后,埃絲特似乎開始不再隱藏自己的真實了。
向約翰訴苦凱特不喜歡自己,在約翰勸說學會討好凱特后,埃絲特將為了紀念那個未出世孩子的白玫瑰剪下送給了凱特,導致凱特大爆發,對埃絲特的不滿逐漸增加。

在凱特開始調查自己的身世后,不惜自殘以假裝被凱特家暴而挑撥約翰和凱特的信任關系。

會深夜坐在馬克斯的床邊,在凱特來看的時候將自己冷酷、成熟的一面一展無余。

會因為丹尼爾不小心看見她們從樹屋下來,就設計引丹尼爾到樹屋,當面澆上油,放火,鎖上唯一的門。
丹尼爾在爬出樹屋后因為力量不足以支撐摔倒昏迷過去,埃絲特靠近打算趕盡殺絕的時候,馬克斯跑了過來一把推開了埃絲特,這時凱特也在窗邊看見火焰立馬朝著丹尼爾狂奔過去。
丹尼爾被送進醫院,幸虧還有的救,轉危為安后被移到病房觀察看護。
就在凱特抱著約翰痛哭的時候,埃絲特借口買飲料離開了外婆和馬克斯身邊,步履堅定的朝著丹尼爾的病房走去。

等馬克斯反應過來跟著去找“買飲料”的埃絲特時,埃絲特已經摘下了丹尼爾的氧氣罩、拿起了枕頭要捂死丹尼爾。
當丹尼爾再次被搶救的時候,凱特對埃絲特的懷疑達到了頂峰,當眾打了埃絲特一巴掌,結果卻被約翰和醫生們認為精神錯亂被強制住院。

雖然一再說著讓約翰帶著馬克斯遠離埃絲特,約翰卻沒有當做一回事,依舊相信這埃絲特。
直到回家后,埃絲特化妝變身成熟女引誘約翰遭拒。

約翰在埃絲特房間發現原本美好的畫卷下隱藏的黑暗。

在醫院的凱特接到最開始接收埃絲特的沙爾尼研究中心的電話。


一切的真相都撲面而來。
故事并不是簡簡單單的為恐怖而恐怖,雖然全片有很多背后鏡頭,但給我們帶來的卻別有一般意思。
何為“孤兒”?
馬克斯雖然有父母的關心,但在哥哥吵吵鬧鬧中自己置身于一片寂靜中時難道不是一類孤兒?
埃絲特雖然殘暴,但其最根本的愿望,也無非是想要得到人們的愛。
凱特一直堅持著對埃絲特的懷疑,但約翰的不信任、心理醫生的懷疑也何嘗不是一種孤兒式的存在。

究其原因,愛與信任,才是擺脫“孤兒”身份的最大條件,這與是否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并無太大關系。
我們看到最普遍的一版結局是約翰被求愛不得的埃絲特殺死,凱特從醫院飆車回來為了救馬克斯和埃絲特激烈搏斗,在馬克斯一槍射中埃絲特、且隨著凱特一句“I 'm not your fucking Mommy!”一腳將埃絲特踹下了冰面而告終。

I 'm not your fucking Mommy!
如果她要是心軟,米姐的臟話可能就憋不住了!
在藍光發行的DVD中,還隱藏著另一版開放式的結局,結局的引申意義細思極恐。
孤兒怨,怨的又到底是誰呢?